一、園區基本概況
伊吾工業園區始建于2006年,2016年3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2018年,2019年伊吾工業園區連續兩年在全疆工業主導型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程度評價中排序第一。2020年11月取得《關于同意伊吾工業園區擴區的批復》(新政函〔2020〕112號),園區總規劃面積由10平方公里增加到20平方公里,并實行“一園三區”發展模式,分別是以煤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龍頭的淖毛湖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區(8平方公里)、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10平方公里)和以有機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重點的鹽池特色農產品產業區(2平方公里),2020年在全疆自治區級工業園區綜合實力排名中名列第六位。
淖毛湖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區:園區現有入駐各類企業58家,就業約1.7萬人。其中,規上企業28家,規下企業30家。園區主要工業產品有煤制甲醇、LNG、煤焦油、提質煤、聚丙烯、甲醛、甲縮醛、多聚甲醛等。
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該園區總規劃20平方公里,已獲自治區批復10平方公里。目前,伊吾縣已投資11.3億元在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一次性超前規劃建設道路34.7公里(主干路為經五路和緯四路,雙向六車道,道路寬度30米,車行寬度22米;次干路為經六路、經七路、緯二路等,雙向四車道,道路路寬24米,車行寬度15米;支路為經一路、經八路等,雙向兩車道,路寬12米,車行寬度12米)、綜合管線9.26公里、垃圾轉運站(4座)、供排水、特勤消防站(三層、總建筑面積4100平米)等基礎設施,目前園區道路、綜合管線、防洪壩、垃圾轉運站、特勤消防站、道路照明預埋管線等基礎設施已完工,為企業入駐奠定堅實基礎。
鹽池特色農產品產業區:位于鹽池鎮東南側,毗鄰G335線,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重點以特色農產品加工為主,圍繞有機牛羊肉的精深加工、食用菌種植和加工、哈密瓜的精深加工、特色林果業的精深加工,不斷提高伊吾縣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并通過企業吸納當地農牧民就業,增加農牧民的收入。園區現有入駐各類企業10家。
園區連接G335線、G331線、淖柳公路、淖煙公路、X115線,可直達哈密市、甘肅柳溝、巴里坤縣,礦區專用鐵路紅淖鐵路已于2019年1月投入使用(國鐵一級電氣化鐵路,正線全長312公里,伊吾縣境內234公里),交通便利快捷。目前園區信息化建設全面啟動,智慧園區建成投入使用,園區應急指揮中心及智慧應急、智慧環保等信息化系統已全部應用。
園區運行情況:2022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2%,工業總產值340億元,同比增長62%,工業銷售產值337億元,同比增長54%,產銷率達98.6%。
2022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五增二降一持平。原煤7014萬噸,增長54.8%;煤焦油121.6萬噸,增長8.4%;甲醛34.6萬噸,增長9.7%;多聚甲醛5.73萬噸,增長8.5%;提質煤507萬噸,增長0.6%;液化天然氣51.74萬噸,下降1.7%;甲醇112.6萬噸,下降3.3%;甲縮醛11.24萬噸,持平。
主要工業產品價格部分回落。12月原煤價格274.16元/噸,同比下降3.5%,環比下降9.4%;提質煤441.47元/噸,同比下降27.6%,環比下降28%;煤焦油3403.97元/噸,同比增長30.19%,環比下降6.6%;甲醇1381.98元/噸,同比下降5.2%,環比下降4.5%;LNG 3844元/噸,同比增長25.84%,環比增長29.94%。
1-12月共入統企業4家分別為:哈密恒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哈密廣匯環??萍加邢薰尽⒅须姽芴柲軣岚l電有限公司、新疆犇鑫能源有限公司。
投資情況:2022年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5個(續建11個,新建4個),總投資291.1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0.42億元,受疫情影響,1-11月累計完成投資38.64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76.63%。
二、產業發展情況
(一)資源現狀。伊吾縣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礦產資源有煤、鐵、銅、金、煤、鉬、石油、芒硝、花崗巖等28種四十余處礦產地,開發利用的有石油、鐵、煤、金等。其中,伊吾縣淖毛湖煤炭儲量大、易開采,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粉、高發熱量的特點,焦油產率在10%以上,最高可達16.3%,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罕有的富油煤種。石油總資源量9.1億噸,被自然資源部油氣評審辦公室驗收確認為億噸級油田。風區90米高度平均風速7.41m/s-8.49m/s,風功率密度在741-1196瓦/平方米,可開發規模5000萬千瓦以上,是新疆風資源最好的地區。光伏規劃區年均日照大于6h的天數在300天左右,全年日照時數為3300至3500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為6214.66兆焦/平方米,是全國太陽能資源最為優越的地區之一,開發利用潛力大。
(二)開發現狀
1.能源產業。一是煤炭資源。伊吾縣淖毛湖礦區規劃面積約1185.52平方公里,估算煤炭資源量235.81億噸,可采儲量127.68億噸。根據2022年12月4日經國家發改委關于《新疆哈密淖毛湖礦區總體規劃(修編)》的批復(發改能源〔2022〕1855號),礦區劃分為15個井(礦)田和2個勘查區,規劃煤礦規模合計1.43億噸/年。目前已建成煤礦企業2家,2021年生產原煤4521萬噸。二是風光資源。現已建成新能源裝機93.5萬千瓦(其中風電86.5萬千瓦,光伏2萬千瓦,光熱5萬千瓦)。2022年1-12月全縣累計發電量12.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5%。其中風力發電累計12億千瓦時;太陽能發電累計0.57億千瓦時,增長67.42%。
2.現代煤化工產業。已建成和在建現代煤化工及配套精細化工企業18家,圍繞煤炭分級分質利用和煤制甲醇兩條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煤炭分質利用已建成1930萬噸/年,在建3100萬噸/年;焦油加氫已建成110萬噸/年,在建100萬噸/年;利用副產的荒煤氣建成制乙二醇40萬噸/年、在建57萬千瓦發電機組等項目,規劃建設荒煤氣制合成氨、三聚氰胺、BDO等產業延長項目。煤制甲醇產業鏈中,已建成甲醇120萬噸/年、甲縮醛15萬噸/年、多聚甲醛4萬噸/年、烏洛托品2萬噸/年、聚丙烯20萬噸/年、MMA1萬噸/年項目,在建MMA11萬噸/年。
3.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伊吾縣依托“疆電外送”第三通道配套電源及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全面推進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引進浙江運達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年產200萬千瓦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制造項目整機廠,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年產300套大型風電葉片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已于2022年2月7日開工建設,11月1日風機葉片正式下線,投產后年均銷售收入約30億元。同時積極引進風電葉片循環利用項目、磷酸鐵鋰儲能電池集成組裝生產基地等項目,推動風電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上下游不斷完善。
三、產業發展方向
伊吾工業園區經過數十年發展,現已形成以廣匯新能源、疆納新材料、眾友浦匯等企業為龍頭的現代煤化工企業群,大量煤化工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聚集伊吾,產業、人才集聚優勢凸顯。2022年7月,伊吾縣與新疆大學深度合作,在伊吾縣共同成立協同技術創新技術中心,目前正在全力推進伊吾縣與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新疆大學聯合針對淖毛湖地區煤炭資源及煤質特性開展技術研究,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能源高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撐。
當前,“碳達峰、碳中和”、國家煤炭保供、區內外煤炭增產等各項政策機遇集中匯聚,伊吾也迎來國家規劃煤制油氣基地、疆電外送“第三通道”,哈密加快建設現代能源與化工產業示范區等重大發展機遇,更擁有風光電煤等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伊吾工業園區作為哈密現代能源與化工產業示范區及哈密煤制油氣
基地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承載平臺,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續依托豐富的富油煤資源,圍繞現代煤化工引進下游產業,實現由煤化工初級產品向現代煤化工精深加工轉化,構建以煤焦油加氫、熱解煤氣甲烷化和半焦發電一體化發展的煤化工循環經濟體系,打造國家級煤化工示范基地。
二是錨定國家煤制油氣基地、疆電外送“第三通道”等國家戰略規劃,依托伊吾縣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基礎和已落地的中材葉片、運達能源等國內一流先進裝備制造企業,充分發揮淖毛湖區域風、光、光熱資源富集優勢,以產業招商為引領,以零碳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為平臺,以正在推進的風光電+換電站+換電重卡、風光電制氫+加氫站+氫燃料重卡、風光電+電解水制氫+現代煤化工、現代煤化工+CCUS+驅油等引領示范為先導,通過產業示范、協調列入自治區重點發展戰略、邀請有產業有實力的大型央企合作專業化運營管理、強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聚焦儲能電池及系統核心零部件制造招商等多種舉措,規劃建設自治區級千億零碳高端風光儲氫裝備制造業基地,形成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裝備制造,研發設計、檢測認證、運維管理、綜合服務為一體的風光儲氫高端裝備全產業鏈,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三是積極建設光伏發電、儲能、輸配電網等,有序發展風光電配套裝備制造業,推動多種新能源綜合利用;持續推進國家“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基地建設,實現大規模新能源自發自用、就地消納,同時加強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及自治區發改委《服務推進自治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操作指引(1.0版)》中有關“七條路徑”的政策研究,深入開展綠電替代、綠氫使用,加快開展國內大型試驗風電場建設,同步開展風光儲同場運行、促進風電優質高效開發利用、推動風電場遠程運行維護,設立國家級試驗中心、啟動增量配電網建設和行業規劃編制,打造綠電能源價格洼地,著力打造千億級源網荷儲一體化綜合應用示范基地。
四、安全生產
伊吾縣作為全國53個危化品重點縣之一,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工作理念,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等各方面的能力。
一是已建成投用伊吾縣應急指揮中心。2020年系統謀劃、推動建設全疆縣級首個應急指揮中心,并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投運,可實現智慧安監、智慧應急、智慧消防、智慧交通、智慧環保等智能化管理,為建立縱向聯通、橫向聯動、指揮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全面將園區14家危險化學品企業33個重大危險源,各企業重點設備、重點工藝視頻監控700余路,消防系統內煙感、手報等2500多個信息,11家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242輛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定位及監控信息,14臺微觀空氣監測站、1座空氣監測標準站,企業廢水廢氣排放口在線監測數據,9家重點產廢單位視頻監控圖像等關鍵部位接入指揮中心平臺進行監管,實現前端感知、提前預警,通過三維建模、報警提示、環境溯源、應急處置信息化等方式,有效管控各類安全生產風險。
二是已加強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建設。伊吾縣應急指揮部下設12個專項指揮部,涵蓋全縣安全生產各領域應急救援工作,同時依托伊吾縣應急指揮中心,通過組建應急救援專家組(現有專家44人,其中常設專家9人)、應急救援隊伍(7支)、礦山救護隊及政企聯合引進第三方等組建航空應急救援力量等方式全方位、立體化強化應急救援能力。為進一步整合政企各級救援力量,統籌專業救援設備,正謀劃建設伊吾縣綜合應急救援隊,一體推進綜合救援隊伍基礎設施及實訓場地建設,力爭打造一支統一指揮、裝備精良、可高效處置各類事故災害的專常兼備的綜合性應急救援力量,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是穩步強化應急救援裝備配備及物資儲備。伊吾縣已投入使用物資儲備庫5座,在建1座,可實現全縣應急物資的統一調撥使用。伊吾縣配有48m舉高噴射消防車1輛、62m舉高噴射消防車2輛,鄉鎮級小型消防車4輛,其中62米舉高噴射消防車,集泡沫車、水罐車、高噴車功能于一身,是目前哈密市舉高噴射高度最高,裝備最精良的消防設備;園區現有企業專職消防隊1個(廣匯企業專職消防隊),配有各類消防車5輛(62米舉高噴射消防車1輛,18米舉高噴射消防車1輛、12噸水罐消防車1輛、12噸泡沫消防車1輛、干粉泡沫聯用消防車1輛),在職的專職消防員30人,可滿足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需要,同時,伊吾縣于2021年引進第三方(中信海直)直升機航空救援服務,伊吾縣已成為安全生產等應急處置能力最強的縣之一。